免费服务热线 :15361856609

直线电话:17817818586 ( 同微号 )

免费服务热线:400-0755-667

中国气象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发展调查研究

来源:高瞻智库  浏览数:  发表日期:

       一、气象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状况

2015-2017年气象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统计

 

  根据高瞻网的统计,2015年,我国气象信息化建设和IT应用的规模为314.36亿元,到2017年,增长至535.24亿元。
  2016年6月,中国气象局印发《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2016版)》,为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气象数据资源、气象应用系统资源集约整合建设,以及在云计算、大数据背景下发展气象信息系统等工作确立了标准规范的体系框架,并制定了完善各类标准规范的路线图。
  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由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和气象信息化标准明细表两部分组成。其中,气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数据资源标准、基础设施资源标准、信息平台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化管理标准等6个分体系组成,重点着力于数据资源标准、基础设施资源、气象信息平台标准;气象信息化标准明细表共包含244项标准条目。此外,该体系还提出了在2015年和2016年急需制修订的96项关键性、基础性标准条目;提出了推进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计划和措施。
  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而且是对行业的传统流程、管理模式、乃至科研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化带来业务的高效率、管理的高效能和服务的高效益,都源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统一标准是消除“信息孤岛”壁垒、促进大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和深度挖掘的关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牵头气象信息化标准专项工作组负责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具体实施气象信息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在该标准体系中,以气象数据格式标准为例,涉及到数据文件、消息和数据流等数据对象的命名规范,以及遵循使用6种国际和行业通用标准格式(BUFR、CREX、GRIB、NetCDF、HDF、XML等格式)和部分自定义格式制定规范。按照标准,观测数据主要使用BUFR、CREX和XML格式表示,数值预报等格点产品主要使用GRIB、NetCDF格式表示,卫星资料和产品主要使用HDF格式表示,观测系统的控制指令、以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作业信息等信息量小且应用范围有限的数据可采用XML或自定义格式表示。通过遵循气象数据格式标准,有利于规范数据文件、数据消息和数据流在采集、传输、存储、发布和应用等各业务环节、以及跨系统、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传输和共享中使用的统一标识和格式,能够保证传输、交换和共享数据的效率及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气象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行业单位规模状况
  自2015年上线以来,中国气象数据网累计用户数突破20万,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数据订单量突破百万,在23家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中排名第一。共享的气象数据已惠及2000余家科研教育机构和近600家企业,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超过12亿元。
  目前,中国气象数据网面向公众共享,包括地面、高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12大类1073种基本气象资料产品和“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一带一路”“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等7大数据服务专题。
  在597个实名注册企业用户中,主要从事气象相关行业的占20.7%、服务业占14.0%、农业科学占11.5%。各类行业用户将气象数据与不同领域资源相融合,在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及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粮食等领域的开发建设中广泛应用。与企业用户相比,该网站个人用户涉及29个主要行业,多以社会公益性行业为主。个人用户更加关注地面气象资料,应用方向涉及专业研究、行业规划、交通保障等。
  此外,清华、北大、中科院等2000余家高校、各类科研机构也从中国气象数据网获取数据服务。这些数据目前已支持各类项目2644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项目1474项,用户应用气象数据发表论文1200余篇,有效支撑了国家科技创新发展。
  更多详情,请咨询高瞻网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