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 :15361856609

直线电话:17817818586 ( 同微号 )

免费服务热线:400-0755-667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高瞻聚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运行分析报告(2021)

来源:高瞻智库  浏览数:  发表日期: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概况
  1、城市轨道交通概念及分类
  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7年发布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中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中还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此外,随着交通系统的发展已出现其它一些新交通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
  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流程来看,其主要分为施工准备、开工建设和通车运营三个大的阶段,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上中下游三个阶段。其中,在施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在开工建设阶段,主要包含征地拆迁、土建施工、车辆及设备购置安装;而下游则主要是运营维护等服务的提供。
  图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图

  资料来源:高瞻智库
  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基建」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从各地发布的2020年重点投资项目来看,轨道交通类建设项目众多,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成为主流,31省超10万亿轨道交通项目逐步启动。因此,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3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组织编制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统筹谋划了1张智慧城轨的发展蓝图,8大关键核心业务建设体系,1个承载全部智慧城轨业务的云平台和1套智慧城轨技术标准体系。随着智慧城轨的深入开展,推动北京燕房线全自动运行项目,重庆CBTC互联互通项目,上海智能运维项目,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和上海地铁的智慧车站,呼和浩特和太原的城轨云平台等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城轨交通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2020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地位和技术标准,创新市域(郊)铁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大城市功能布局、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重要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2、社会环境
  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轨通车里程有望创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城镇化率稳步提高,从2010的不到50%上升到2020年63.89%。未来随着我国人口继续向中心城市、都市圈集聚,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骤增、交通出行压力变大的问题将逐渐凸显出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城轨交通建设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图表:2010-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及占比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高瞻智库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流通量急剧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人群日常需求,因此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绿色交通已成为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日益紧张问题的必由之路。伴随铁路轨道交通、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线全开,我国已进入轨道交通全面提速时代,全国各地都在筹划高铁、地铁、城际轨道等建设工作,将极大扩充轨道交通市场容量,带动包括城轨在内的轨道交通行业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实现跳跃式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4351.7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870.3公里,年均增长率17.1%,创历史新高,比“十二五”年均投入运营线路长度403.8公里翻了一番还多,五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十三五”前的累计总和;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一番还多;累计共有35个城市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公布,获批项目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4001.74公里,新增计划投资合计约29781.91亿元。运营、建设、规划线路规模和投资跨越式增长,城轨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状分析
  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整体快速发展,运营路线长度和数量快速增长。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共有45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44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7969.7公里。新增天水、三亚、太原3市,其中,天水、三亚为有轨电车。另依据2020年11月1日生效的团体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分类》(T/CAMET00001-2020)相关规定,将2018年开通运营的株洲A1线和2019年开通运营的宜宾T1线(均为电子导向可胶轮系统)纳入统计,城轨交通运营城市累计达45个。
  图表:2013-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路线数量(单位:条)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图表:2016-2020年累计和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单位: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我国相关政策将城轨交通制式结构主要分为10类,分别为地铁、轻轨、市域快轨、磁浮交通、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自导向轨道系统、有轨电车、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中共有8种制式同时在运营。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地铁和市城快轨:地铁6280.8公里,占比78.81%;市域快轨819.6公里,占比10.28%。与上年同期相比,地铁同比增幅最大,主要是新开通城市和新开通线路条数增多。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增量低于上年同期。
  图表:2020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制式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从城市群拥有城轨交通运营线网规模在全国总运营线网规模中的占有率看,长三角城市群11市开通运营线路64条,运营线路长度2247公里,全线网总长度占有率28.2%,长三角城市群开通运营城市和运营线网分布最为密集;京津冀城市群3市开通运营线路35条,运营线路长度1097公里,占有率13.8%;珠三角5市开通运营线路31条,运营线路长度1029公里,占有率12.9%;成渝城市群2城开通运营线路23条,运营线路长度995公里,占有率12.5%。随着城市群、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城际、市域(郊)、地铁四网融合的推进,带动区域一体化、站城融合、多层次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图表:2020年不同城市群运营线网规模及占比情况(单位: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停工停产,客流大幅度下降,一季度有11个城市全部或部分线路停运,其中武汉停运时间最长,从1月23日武汉封城至3月28日恢复运营,共停运65天。从下图中可知,2月份城轨交通客运量断崖式下跌,其后各月减幅收窄并逐渐有所恢复。
  图表:2020、2019年全国中心城市城轨交通月度客运总量对比(单位:亿人次)

  数据来源:交通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城轨交通客运量下降,但随着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的快速增长,线网的织密,中心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出行比率也在逐年提高。2020年,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出行比率38.7%,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广州、南京、深圳、北京、成都6个城市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超过50%。上海最高62.34%,成都跨入50%行列,达到50.17%。
  图表:2020、2019年中心城市城轨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率(单位:%)

  数据来源:交通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2020年我国城轨交通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累计完成进站量109.5亿人次,均较2019年有所下滑。2016-2020年间,城轨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969.4亿人次,年平均客运量194亿人次/年。
  图表:2016-2020年城轨交通客运完成情况(单位:亿人次)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轨交通累计配属车辆8342列,比上年增加1347列,增长19.3%。全年完成运营里程45.5亿车公里,比上年增长11.1%。北京、上海2市运营里程均超6亿车公里,广州运营里程超过4亿车公里,深圳运营里程超过3.5亿车公里,成都运营里程超过2.9亿车公里,5市合计占全国运营总里程的52%。重庆、南京2市运营里程均超过2亿车公里,武汉、西安、杭州3市运营里程均超过1.5亿车公里。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日均计划开行列次总计为78135列次,日均实际开行列次总计78284列次,实际开行列次比上年增加8569列次,增长12.3%。成都、杭州、长沙、南昌、石家庄、西安、昆明、深圳等由于新线的开通,实际开行列次增幅较大,上年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的徐州、呼和浩特2市连续两年有新线开通,同比也有大幅增长。2020年共有37个城市的计划兑现率均达到100%或以上。
  2020年,城轨交通平均旅行速度35.1公里/小时,单条线路平均旅行速度以成都地铁18号线91.03公里/小时、南京市域快轨S9线87.4公里/小时、青岛市域快轨13号线66公里/小时位列前三位(上海磁悬浮、北京大兴机场线未计入)。地铁的平均旅行速度36公里/小时,其中,东莞53.8公里/小时、成都44.4公里/小时和济南41.8公里/小时,分列城市地铁平均旅行速度的第一、二、三位。
  图表:2020年各城市地铁运营情况统计汇总表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图表:2020年各城市城轨交通运营服务情况统计汇总表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注:广佛线全线数据计入广州)
  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车站状况而言,2016-2020年我国投运车站数量快速上升。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4681座(线网车站每个车站只计一次,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乘车站472座。拥有换乘站的城市达到30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城市的67%。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运车辆段和停车场共计384座。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投运车站数及增长(单位:座,%)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发生5分钟及以上延误事件1023次,平均5分钟及以上延误率0.248次/百万车公里,同比下降35%,列车退出正线故障共计7405次,平均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0.016次/万车公里,同比下降25.6%。
  另外,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8448.67公里,其中地铁6641.73公里。2021年上半年新增洛阳、嘉兴、绍兴、南平4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其中洛阳、绍兴为地铁运营城市;另有上海、重庆、武汉、沈阳、西安、苏州、杭州、石家庄、贵阳、厦门、济南、常州、徐州、株洲等14市也均有新线或新段开通运营。2021年上半年共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78.97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8条,新开延伸段或后通段4段。新增478.97公里的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共涉及5种制式,其中,地铁360.93公里,市域快轨46.38公里、有轨电车42.26公里,电子导向胶轮系统14公里,导轨式胶轮系统15.40公里。
  图表:截至2021年6月30日城轨交通系统制式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经济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单位车公里运营成本24.6元,同比增长1.2元。平均单位人公里运营成本0.74元,同比增长0.05元。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52.3%,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电费占比10.2%,同比持平。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城轨交通单位运营成本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2020年全国城轨交通平均单位车公里运营收入15.9元,同比下降0.8元。平均单位人公里运营收入0.48元,同比增长0.01元。单位车公里运营收入和单位人公里运营收入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深圳、贵阳、徐州、温州、厦门、北京6市,均为资源经营收入较高的城市。平均单位票款收入0.26元/人公里,同比减少0.02元。呼和浩特、贵阳、兰州、石家庄、常州、东莞、深圳、长春8市单位票款收入超过0.3元/人公里。资源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超过50%的城市有温州、徐州、深圳、厦门、合肥、杭州6市。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城轨交通单位运营收入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城轨交通平均单位票款收入情况(单位:元/人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此外,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流减少,全国平均运营收支比为65%,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总收入同比下降10.5%,其中,票款收入下降26.1%,资源经营收入下降7.2%,总支出增长31.5%。
  六、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设情况
  1、在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有57个城市(个别由地方政府批复项目未纳入统计)在建线路总规模6797.5公里(含个别2020年当年仍有建设进展和投资发生的已运营项目和2020当年新投运的项目),在建线路297条(段),共有31个城市在建线路为3条及以上,如再合并已运营线路,共有34个城市在建和运营线路超过3条。
  23个城市的在建线路长度超过100公里。其中,成都市建设规模超过400公里;北京、青岛、天津、深圳、杭州、广州6市建设规模超过300公里;郑州、西安、合肥、武汉、南京5市建设规模超200公里;建设规模在150-200公里之间的有沈阳、苏州、长沙、上海、厦门5个城市,建设规模在100-150公里之间的有福州、佛山、宁波、温州、贵阳、重庆6个城市。
  2、5种制式在建,地铁占比下降,市域快轨占比增加
  在6797.5公里的在建线路中,地铁5662.2公里,占比83.30%,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轻轨5.4公里,占比0.08%;跨座式单轨46.8公里,占比0.69%;市域快轨652.7公里,占比9.60%,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有轨电车430.4公里,占比6.33%,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2020年当年无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悬挂式单轨、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在建。
  图表:2020年城轨交通在建线路制式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3、2020年完成建设投资达628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据不完全统计(不含部分地方政府批复项目和个别数据填报不完整的项目的资金情况),截至2020年底,中国内地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5289.3亿元,初设批复投资累计39365.5亿元。一季度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城轨交通建设进度有所放缓,部分在建项目出现暂时停工状态,二季度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快速推进复工复产,城轨交通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逐步正常化,从全年整体来看,各地克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基本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
  2020年共完成建设投资6286亿元,同比增长5.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车辆购置完成投资(不完全统计)426.9亿元,占年度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6.8%。2020年完成建设投资约占可研批复总投资的13.9%。
  共有11个城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过200亿元,11市完成建设投资合计3587亿元,占全国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57.1%。其中,杭州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650亿元,成都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近490亿元,杭州、成都2市合计共完成投资约1140亿元,约占全国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18.1%;深圳市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300亿元;北京、西安、郑州、武汉、广州、天津、青岛、南京8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200亿元。另有苏州、上海、长沙、昆明、合肥、福州、贵阳、厦门、宁波9市全年完成建设投资均超过100亿元。
  4、“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26000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6278.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所完成建设投资总额的12289亿元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
  图表:2016-2020年完成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划情况
  1、在实施获批建设规划超7000公里,多地进入网络化阶段
  截至202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7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23个城市),扣除已获批建设规划线路全部完成建设并投运的呼和浩特、淮安、珠海、三亚、株洲、宜宾6市,2020年仍有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61个。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达7085.5公里。
  扣除已运营线路后,35个城市有3条及以上的线路建设规划在实施;27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规模超100公里,其中,上海、广州、北京、重庆、南京5个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300公里;成都、天津、深圳、武汉、济南、西安、杭州、合肥8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200公里。另有郑州、苏州、青岛等14个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规模均超100公里。
  2、地铁制式为主,多种系统制式共同发展
  7085.5公里规划线路包含地铁、轻轨、跨座式单轨、市域快轨、有轨电车5种制式。其中,地铁5426.8公里,占比76.58%;轻轨28.8公里,占比0.41%;跨座式单轨101.9公里,占比1.44%;市域快轨796.1公里,占比11.24%;有轨电车731.9公里,占比10.33%;无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悬挂式单轨、导轨式胶轮系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线路规划。
  图表:2020年城轨交通已获批在实施规划线路制式结构(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3、可研批复总投资稳步增长,新兴城市呈快速发力势头
  截至2020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的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达41614.5亿元。其中,上海、广州2市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均超过3000亿元;北京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超过2000亿元,3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达9099.1亿元,占全国建设规划在实施项目可研批复投资总额的21.8%;杭州、天津、深圳、南京、西安、成都6市在实施建设规划的投资计划均超过1500亿元,6市合计投资总额10673.3亿元,占全国建设规划在实施项目可研批复投资总额的25.6%;苏州、郑州、重庆、长沙、合肥、武汉、青岛、福州8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另有贵阳、长春、沈阳、济南、厦门、乌鲁木齐、佛山、南昌8市建设规划在实施线路可研批复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
  4、8市新一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批
  2020年,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已公布的有徐州、合肥、济南、宁波4市。获批建设规划分别为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和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4市新获批建设规划线路长度共计455.36公里,总投资共计3364.23亿元。
  另有4市城轨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并公布,分别为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6-2022年)、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调整方案和南昌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4市获批调整方案涉及项目新增线路长度共计132.59公里,新增总计划投资1345.63亿元。
  5、“十三五”期间,多地新一轮建设规划获批
  “十三五”五年间,共有35个城市的新一轮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已公布。获批项目中涉及新增规划线路长度总计4001.74公里,新增计划投资总计29781.91亿元,总计划投资略高于“十二五”期间批复项目的总计划投资。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城轨交通项目计划投资额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高瞻智库
  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发展趋势分析
  (1)数字化
  发展先进轨道交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顺应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轨道交通装备中的虚拟制造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列车牵引制动技术、综合监控系统和通信控制系统等都是数字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中的应用。数字化轨道交通将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信息化。
  (2)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轨道交通安防、监控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实现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智能化是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是指实现列车自动行驶、精确停车、站台自动化作业、无人折返、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等功能,实现完全无人运营,有效提高列车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化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相关数据,并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和工具对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分析。
  (3)轻量化
  随着全球城市化、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世界各国致力于推动低能耗低排放交通工具的发展,轻量化已成为未来城市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5G应用
  随着5G网络快速建设,行业应用迫在眉睫。在5G的行业应用中,铁路属于2B业务,有垂直一体化、自建自用以及快速推进的行业优势。铁路有GSM-R通信系统应用的传统,从长期来看,5G-R方案替代GSM-R方案是行业趋势。此外,5G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还包括高速通信、海量用户超密集组网、端到端通信、绿色通信及低时延可靠性。
  2、发展机遇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主要承担城市内部中短距离的客运任务。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屡创历史新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制式结构多元化,网络化运营逐步实现。未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个大城市的共识,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轨道交通的规划,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2020年3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纲要》立足于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智慧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智慧城轨的标志和内涵,描绘了智慧城轨建设的「1811」蓝图,明确了「两步走」总体目标和十大具体目标,部署了智慧化建设重点及实施路径,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我国城轨交通行业智慧城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随着智慧城轨的深入开展,推动北京燕房线全自动运行项目,重庆CBTC互联互通项目,上海智能运维项目,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和上海地铁的智慧车站,呼和浩特和太原的城轨云平台等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城轨交通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