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 :15361856609

直线电话:17817818586 ( 同微号 )

免费服务热线:400-0755-667

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来源:高瞻智库  浏览数:  发表日期:
  1、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有望实现新突破
  201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纲领中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而轨道交通装备是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代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简称《技术路线图》)对轨道交通装备提出了目标要求,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国家利好政策引导和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下,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
  2、轨交网络进一步完善
  2020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全文,规划中指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水运、民航为支撑,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为主要节点,构建对外高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加快高速铁路连接线、城际铁路建设,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运力开行城际列车,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实现中心城市间1—1.5小时快速联通。
  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中指出,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的原则,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2020年8月,国铁集团发布《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实现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以上人口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实现高铁覆盖。
  2021年2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第一次在中央层面确定了国家中长期交通网规划建设要求。未来15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前景依旧十分广阔和重点关注。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其他城市群城际铁路逐步成网。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3、“双循环”战略促进轨交建设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国内大循环离不开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此,双循环战略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及区域间互联轨道交通建设仍有较大空间。
  4、轨道交通国际市场前景向好
  在对外出口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有望斩获更多订单,打开海外市场。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大的优势,目前中国中车已经获得北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轨道交通产品的海外订单,出口形式实现了“产品、技术、资本、管理、服务”全要素组合输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逐渐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变。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走出去,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情况,深入分析当地通行的轨道交通行业标准,全面调研当地市场环境和需求,开发适合当地的轨道车辆。
  2020年11月,在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从市场规模来看,RCPE规模全球最大,轨道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协定15个成员国将涵盖全球约23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30%;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所包括的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无论是客流还是物流,都有中国轨交的发展潜力、潜在市场份额。RCEP谈判无疑会在降低关税壁垒上迈出更大步伐,未来不排除95%甚至更多税目产品被纳入零关税范围。零关税意味着物流将更加顺畅,物流量有望持续增长。这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政策利好。
  国际上,轨道交通行业变革持续深化,全球行业巨头正在深度整合,行业竞争格局不断变化,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干线铁路建设、铁路运营权全面放开,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逐步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逐渐凸显。随着铁路客运、货运持续改革,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城市轨道车辆需求多样化,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为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5、智慧化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新趋势,轨道交通助力都市圈发展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基建」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从各地发布的2020年重点投资项目来看,轨道交通类建设项目众多,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成为主流,31省超10万亿轨道交通项目逐步启动。因此,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3月12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正式发布《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纲要》立足于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智慧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智慧城轨的标志和内涵,描绘了智慧城轨建设的「1811」蓝图,明确了「两步走」总体目标和十大具体目标,部署了智慧化建设重点及实施路径,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我国城轨交通行业智慧城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2020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市域(郊)铁路」的功能地位和技术标准,创新市域(郊)铁路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有序推进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为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大城市功能布局、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政策引导下,轨交设计咨询行业更为注重综合效益
  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为轨道交通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勘察设计与咨询在工程建设中起龙头作用,是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重要的环节。现阶段行业发展着眼基础设施补短板、旧城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渗透节能环保设计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布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着力推进BIM技术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随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勘察设计行业整体复苏成效显著,在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等顶层战略布局背景下,行业发展整体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阶段,主动参与国家战略、对接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成为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整个行业已经由快速成长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并在不断变革转型中保持良性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资质管理改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行及跨行业的竞争形式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十四五”将成为勘察设计行业非常重要的分水岭,会出现一批在专业化产品、特色化品牌、平台型发展、集约化管理、智能BIM技术应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