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 :15361856609

直线电话:17817818586 ( 同微号 )

免费服务热线:400-0755-667

空气监测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来源:高瞻智库  浏览数:  发表日期:
  一、行业发展现状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一套以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用于采集和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和变化,对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的发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提高了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水平。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由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监测子站等部分组成。基本上做到了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及传输,并能自动显示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该方法的连续自动监测在常规监测中占主导地位。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空气常规监测都采取此方法,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等国家的城市空气监测也广泛采取此方法,基本采用了点式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部分测点还采用了开放式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新大气法出炉之后,我国环境监测尤其是大气监测设备领域再度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新大气法明确提出: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等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监测、模拟以及卫星、航测、遥感等新技术分析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并向社会公开。
  作为空气监测设备,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当然就是监测空气质量,而要实现这个功能,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空气检测设备也不仅仅是像以前那样,只能空气温度和湿度这些普通信息,或是监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污染物,而是增添了多种的污染物的监测,例如Awair还能够监测灰尘颗粒以及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丙酮和苯)的浓度,再例如TZOA可以监测空气中的紫外线、花粉以及汽车尾气等不同规格的粉尘颗粒。但是污染物是层出不穷的,往后,空气监测设备中也需要增加更多类型的传感器,使得空气监测功能更加全面。
  先进的传感器带来精确的数据,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则能够将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转化成普通人能够看懂的“人话”,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专家,能够看懂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我们还是更习惯看到一些文字或者颜色的提示。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不少空气检测设备也走上了智能化道路,在收集数据后,能够以“说人话”的方式给予用户提醒,例如Awair配套的手机应用程序采用5种不同的颜色去表示目前的空气质量,并提供文字说明和相关建议;而TOZA能够通过推送数据到手机,让用户实时查看到数字的升降,并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配套的应用还提供了不同颜色的警示和建议,让用户能够更为直观地得知空气状况。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未来的设备也将会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将收集到的信息告知用户。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功能过于单一的设备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即使是像空气监测设备这种功能先行的产品,也逐渐向着功能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传感器的升级能够增加监测功能的多样性,智能化的分析系统能够将数据转化为能用的提醒,但在接收提醒之后,用户怎么做才是更重要的,毕竟没有行动,这些提醒也没有多大作用。现在比较普遍的提醒,是通过设备配套的App向用户发出警示,从而促使用户对空气质量的恶化作出反应,这样的警示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有些时候手机并不在身边,导致用户无法及时采取行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空气检测设备或许可以考虑与空气净化设备进行联网,将检测到的数据直接转化为开启空气净化功能的指令,又或是像小米空气净化器那样,内置空气监测系统,这样比提供建议有效和方便得多,也省却了用户操作上的麻烦和缩短作出反应的时间。空气监测设备走上功能全面化的发展道路,将会是大势所趋,也是用户和市场所乐于见到的。
  二、行业市场规模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的恶化,环境监测设备行业呈快速增长,2013-2015年,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5%,在2015年底,产业规模达到了260亿元。
  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其他城市群将其作为预期性指标。
  从PM的治理来看,对于监测设备的投资无疑是先行的。没有监测就无法对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治理。而其中涉及的环节包括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的设备投资、火电厂各类烟气的监测设备投资以及钢铁、水泥、冶金等工业企业的尾气监测设备投资。
  从监测设备的行业规模来看,任何一个下游行业的规模都不算大,例如城市PM2.5监测设备也是5年累计行业规模30亿-40亿元。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方面,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这些产品一般从外部引进、非自行生产,产品投资价值相对较小;中游方面,监测仪器企业一般会引进关键零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利润水平较高、投资价值相对较大;下游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力推环境第三方运营维护(或称环境服务业),对运营维护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及融资实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PPP项目的初始资金投资一般很大,但是一旦进入项目稳定运营阶段,由于成本仅为人工、车辆等少数管理成本,利润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环境监测运营维护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结构中,监测仪器占比最大、达到62%,运营维护目前刚刚起步,仅占10%。环境监测类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一般较小,规模大小依次为仪器仪表供应商、第三方检测机构、配件供应商。2013年发布“大气十条”之后,2014年5月起,国家陆续出台环保政策进行大气治理;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以及污染源监测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主要包括:《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
  三、行业应用市场概况
  这几年智能的概念非常火,但凡跟监测相关的设备,加上智能的概念,大多能吸引大众的目光,一些智能空气监测设备也不例外。
  2011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产量348979台,同比增长4.90%;行业实现产值约111.33亿元,较2000年增长超过3倍;行业收入规模为107.76亿元,较2000年增长近4倍;规模以上(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66家,较2000年的27家增长近3倍。
  随着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技术升级的发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监测和专用优化系统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为了满足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钢铁、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等企业在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与此同时,分析仪器领域,尤其是高端环境监测系统领域,不仅仅涉及传统的光学、电化学、色谱、质谱类分析技术,还涉及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多种核心技术。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环境监测仪器的测量技术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
  四、行业发展前景
  在未来,智能空气监测设备除了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为用户发出警报和提供建议之外,或许还可以考虑一下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例如说在智能空气监测设备监测到污染严重时,可以直接给联网的空气净化器发出信号,让空气净化器自动开启,这样或许比提供建议更为有效和方便。
  五、是否与空气净化系统存在竞争
  空气监测设备与空气净化系统行业存的竞争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我国空气监测设备主要用于各省、市、地区,主要目的是撑握大气污染情况,提供监测数据。而空气净化系统除了监测数据以外,还有治理和管理的应用,相当于是监测设备+空气净化器+智能控制的结合。